Featured image of post 马尔库塞的异化理论

马尔库塞的异化理论

“无力感”的来源:马尔库塞的异化理论与我们的日常

你是否曾感到,每天忙碌地工作、消费、社交,却总有种说不清的空虚感?身处繁华都市,置身信息洪流,却仿佛与真实的生活隔着一层无形的屏障?这或许正是当代社会一种隐匿却普遍的 “异化” 状态。

一、何为异化?“异化”,最初由马克思提出,指的是人与自身天性的分离和疏远状态。人们在这种状态下,常常体验到一种深切的无力感和无助感

二、异化的起源:从马克思到马尔库塞。

在《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》中,马克思系统阐述了他的异化理论:劳动产品的异化:劳动者创造的产品不再属于自己,生产奢侈品,自己却无法负担。

劳动过程的异化:劳动变成了一种机械化、重复性的活动,劳动者无法从中获得自我实现的满足。例如,流水线上的工人只负责简单的步骤,无法完整地参与产品的创造。

与他人关系的异化: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竞争关系使劳动者之间、劳动者与资本家之间的关系变得对立和冷漠。

自身本质的异化:人的本质在于自由的、有创造性的劳动,但在资本主义制度下,劳动被异化为一种生存的手段,劳动者失去了对自身本质的认同。

三、 马尔库塞的四种异化形式及日常表现:法兰克福学派的赫伯特·马尔库塞则进一步发展了异化理论,揭示了其在发达工业社会中的新形态。他认为,现代社会的异化更加隐蔽、也更具迷惑性,渗透在我们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。

  1. 技术理性成为新的支配力量

在今天,技术不再仅仅是工具,更演变为一种支配性的理性模式。企业推行KPI考核、算法管理,看似提升效率,实则将人变成可量化的数据单元。

员工如同流水线上的螺丝钉,被精确计算和控制,工作的意义被简化为指标的达成。这种“理性化”的管理,压抑了人的主体性和创造力,使工作沦为一种外在的、强制性的活动。

人们的工作越来越受到数据和指标的控制,例如:客服人员的每通电话都被精确计时,要求按照标准化脚本应对客户;外卖骑手被算法管理,系统自动规划路线并设定“合理”配送时间;办公软件记录员工键盘敲击频率和在线状态,统计“工作饱和度”;艺术家或内容创作者,为了迎合算法推荐和流量变现,放弃个性和独立表达,转而生产同质化的“爆款”内容。

技术理性不再是中性工具,而成为控制劳动者的权力系统,人被简化为可量化的指标集合,工作的意义被还原为纯粹的“效率”。

  1. “虚假需求” 营造消费幻象

商家不断制造“潮流”和“热点”,社交媒体推波助澜,营造出无处不在的消费主义氛围。我们追逐最新款的电子产品,购买超出实际需求的商品,似乎只有这样才能融入潮流、获得认同。

然而,这些被精心包装的“需求”并非源于我们真实的内心渴望,而是在商业逻辑和社会压力的共同作用下被建构出来的。无止境地追逐这些“虚假需求”,只会让我们陷入消费主义的陷阱,离真实的自我越来越远。比如,

为了获得社交圈认同感,不断购买超出实际需求的奢侈品或潮牌服饰,背负不必要的经济压力。被广告和社会压力诱导购买健身会员卡,却几乎不去使用。购买各种“有机食品”、“环保产品”,更多是出于一种身份标签和道德优越感,而非真正出于对健康和环境的深度关切。

这些都是系统制造的“虚假需求”——它们不是源于人的真实需要,而是被市场和社会灌输的。满足这些需求不会带来真正的满足,反而创造更多需求,形成消费的无限循环,使个体更深地被整合进系统之中。

  1. “单向度思维” 限制认知

信息爆炸的时代,我们看似拥有更多选择,实则可能陷入“信息茧房”。主流媒体、社交平台推送的信息往往高度同质化,不同声音被边缘化。

职场培训要求员工保持“积极思维”,任何对公司政策的批评都被视为“消极”或“不合群”; 我们倾向于接受大众化的观点,难以形成独立判断。

这种“单向度思维”限制了我们对复杂世界的认知,也阻碍了我们探索其他可能性。 批判性思维被软性消解。“没有替代选择”成为隐形的社会共识。

  1. “压抑性解除抑制” 释放虚假自由

商家鼓励超前消费,各种娱乐方式层出不穷,似乎现代生活充满了自由和选择。然而,这种“自由”往往是预设的、被引导的。我们看似可以自由消费、娱乐、表达,但这些行为模式仍然在既定的框架内运行,并不会触及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。

一些公司推行“弹性工作制”和“免费零食”,营造轻松氛围,但员工的工作时长和压力并未实质性减少,甚至变相鼓励员工超时工作。社交媒体上“治愈系”内容和“心灵鸡汤”泛滥,鼓励人们关注“小确幸”和“个人成长”,却有意无意地忽略结构性问题和公共议题。

这种“压抑性解除抑制”表面上是对欲望和不满的释放,实际上却通过可控的渠道疏导了反向的能量,使系统的运作更加顺畅。

马尔库塞的异化理论特点是“隐蔽性”和“舒适性”,与马克思时代不同,今天的异化不再以明显的痛苦和压迫面貌出现,而是通过令人愉悦的消费、便捷的技术和“人性化”的管理实现。

正如马尔库塞所警告的,最危险的异化是那些让人感到舒适的异化。要摆脱这种“精致的疏离”,或许需要我们保持一份审视与反思。

相关作品《单向度的人》

“虚假的”需要——《单向度的人》书摘

 现行的大多数需要,诸如休息、娱乐、按广告宣传来处世和消费、爱人之所爱与恨人之所恨,都属于虚假的需要这一范畴之列。
⚖️ 我们可以把真实的需要与虚假的需要加以区别。为了特定的社会利益而从外部强加在个人身上的那些需要,使艰辛、侵略、痛苦和非正义永恒化的需要,是“虚假的”需要。

 这样的需要具有社会的内容和功能,它们取决于个人所无法控制的外力;这些需要的发展和满足是受外界支配的。

 何况个人自发地重复所强加的需要并不说明他的意志自由,而只能证明控制的有效性。

——《单向度的人》[美]赫伯特·马尔库塞

Licensed under CC BY-NC-SA 4.0
最后更新于 Aug 27, 2025 19:10 +08
使用 Hugo 构建
主题 StackJimmy 设计